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生命,就該投資在重要的事情上!


Copland」有多少人聽過這個名詞?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可能會馬上聯想到,柯普蘭(Aaron Copland ),二十世紀知名的作曲家,但我想說的不是這位作曲家的故事而是蘋果電腦最不想提到過去。

1990年代中期,在那一段沒有Steve Jobs的歲月裡,Copland」是蘋果電腦主力要發展的產品,也就是當時他們主推的作業系統,不過這個產品卻從未成功上市,甚至也不能夠被成為現行的Mac Os前身,不過讓我們來說說更早之前的故事,1985年恃才傲物的Jobs被自己一手創立的蘋果掃地出門,帶著滿腔的憤怒去做「下一件大事」-NeXT,不過結果也不是很好,在此同時的蘋果電腦也為了擺脫賈伯斯色彩,除了大力整頓公司高層之外,也極力想要創造一個新的系統來取代原有的。

而「Copland就是他們當時的計畫,當時的麥金塔系統已經是一個又老又舊的系統,許多程式在它的身上拼拼湊湊,讓它失去原有的魅力。不過在公司內部的人事角力,各部門都把力氣花在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上,而忽略了團隊的目標,到最後這個系統竟被當時蘋果的CEO Gil Amelio為「Just a collection of separate pieces,簡單來說只是一個東拼西湊缺乏原創性的拼裝車,幾年過去了,這個計畫仍無法成型,最後在1996年的12月蘋果的技術總監Ellen Hancock發現這個計畫完成無望,最終還是找回了Jobs和他的團隊,借重他們在NeXT所開發的「物件導向作業系統」(object-oriented operating system),重新把產品的開發帶回常軌,告別過去那段將近10年的內耗。

Soon the project looked less like a new operating system and more like a huge colle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這是當時的媒體給這個作品的評語,集合了當時最先進的科技但卻無用武之地,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蘋果電腦缺乏內部整合,讓內部的力量處於內耗的狀態,因為他們長時間「找不到重點」,所以力量都浪費在協調和開會上面,最後莫衷一是,結局就是「Cancellation」;不過同時JobsAppleNeXT的開發上也都受挫,原因是因為他過度強調「設計」,讓他的產品在使用上非常不平易近人,因此市場反應也不佳,所以當Jobs回到蘋果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回重點」,在1997年推出新一代的Mac Os 8慢慢贏回市場好評,因為他們終於知道消費者要的只是「最新版本」而不是改頭換面的Copland」。

透過這個故事,你發現了沒,我們的人生中常會有兩種狀況「找不到重點」和「過度專注於某些細節」,年輕的時候,我們想做的很多但總是做不好;等我們有了一定專業,我們卻發現自己常鑽到細節裡出不來,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你找不到「你認為最重要的事」,停下腳步,思考你生命中「資源分配」的狀況,什麼是你真正看重的事情,家人?朋友?工作?

<聖經>在馬太福音裡有一句話說:「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正確的運用你的時間、金錢、精力在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上,找到一個典範,把他當成你學習的目標,並且不要停止學習,就算你已經達成目標,更高的目標會出現,如果你不這樣做,那麼你永遠無法成事。

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什麼?!「懶惰」,反而會刺激「創新」


前陣子美國流傳的網路貼文,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想法,那就是有時候「懶惰」,反而會讓人的腦袋蹦出一個新想法!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來繼續一探究竟。

那則貼文的作者舉出了幾個例子,都讓人不禁覺得好像蠻有道理的。其中一個是有位才十個月大的小朋友,她既不會走也不會爬,讓大人們都很擔心她,而為了要讓她試著去爬爬看,大人們選擇用玩遊戲的方式,在地板上鋪上了一層地毯後,再將她最心愛的玩具放在地毯的另一端,原以為這種利誘的方式應該會讓小朋友爬起來了吧!結果……這個小女娃竟然就直接用手去拉地毯,把地毯拉到她身邊,直接拿到了她心愛的玩具,從頭到尾她一步也不用爬,就拿到了玩具。

當然,故事的真實性到底如何無從得知,不過作者的意思是:小朋友可能不會走或是懶得走,自然就得想出新方法去達到自己的目的。此外他也補充了另外一點,當初發明了乘法的人,不也是因為懶得加,所以才有了乘法嘛!雖然事情不一定真如他所說是這樣的由來,但他卻讓我們從另一個觀點來看「懶惰」這件事情。

我們開始思考,什麼叫「懶惰」?

相信沒有一個人願意和懶惰這個形容詞扯上邊,因為一旦被貼上了這個標籤,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可能就是好逸惡勞、該做事的時候不做事等等。而懶惰之所以給人的感覺是如此負面,是因為這樣的人在做事情時總是會達不到他人理想的標準。不過真的是這樣嗎?若我們可以換個角度試想,也許正因為一個人他的個性極為懶惰,所以在做事情的方法上,就會去新發想出一個可以省時省力,卻可以達成一樣成效的方法!

重點應該不是懶惰與否,而是自己到底有沒有去思考出另外一條新的路來!而懶惰可能只是激發自己潛能的一個刺激點罷了。在現實生活當中,身邊真的有那群一開始我們以為他很厲害、做事很有效率的人,在做事情上總是會有自己一套與眾不同的方法,實際詢問之下,對方卻出乎意料地回答說:正因為我懶,所以才想要找個花費比較少時間心力,去達成同樣結果的新方法啊!這跟那些總是以懶惰為藉口來拖延事情的人,相較之下,就完全是一個不同的境界了!

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

我們是被嬌寵還是被苛待的一代?


究竟現在的年輕人,「是被嬌寵還是被苛待的一代?」小編身處其中,對於這樣的議題也感到很有興趣,想跟大家分享在udn聯合晚報的社論中看到的文章。


前幾天嚴長壽在一場演講裡提到,台灣正在耗盡人才存糧,用教育膨脹滿足望子成龍的虛榮,把學生寵到不用去面對問題,結果畢業後失去競爭力。無獨有偶,本報的專訪裡,全球最大生產唯讀記憶體的旺宏公司總經理盧志遠說,台灣的年輕人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不想把手弄髒,當然達不到企業的需求。

這兩位企業家並非只是高高在上,空口苛責年輕人。嚴長壽近年投身公益關心教育,四處演講呼籲重視人才培育。旺宏電子設有教育基金會,認真籌辦了科教研習營、青年教授講座、各種科學獎以鼓勵年輕學生等活動。企業領袖語重心長,讓很多民眾覺得點出目前人才問題的重點。但網路上同時也有很多人反駁這樣的說法,認為現在企業待遇太差,所以找不到人才;還有人說錯都錯在教育政策和制度,年輕一代是當今教育的受害者。雙方簡直雞同鴨講。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到底是被寵壞了的一代,還是被大環境所苛待的一代?這個問題有點像是杯子一半滿又一半空。年輕一代並不是只有一種形象,各有各的背景和經歷;被寵壞了的草莓族、月光族當然有;而吃苦耐勞,創意十足,想要追求夢想,卻苦於時代的機會之窗太窄,這樣的人也很多。

從整體制度的角度來說,「年輕人成為教育受害者」的這點特別值得重視;關鍵在於教育政策,也在於家長心態。文憑「虛胖」的情況讓很多人錯估了教育的投資報酬率,但家長虛榮心不改,最近傳出兩位老師作假讓自己小孩進入北一女,就是最清楚的例子。社會的文憑心態還是傳統式的,升學制度和教育內容的設計也還在迎合這種傳統心態;但學生一出學校所面臨的,卻是當今的經濟景況和國際競爭。孩子在嬌寵的氣氛裡長大,然後被迫面對嚴苛現實裡的「生存遊戲」的挑戰,落差當然很大。

每個世代都可能面臨「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的環境和機會。這一代年輕人頗多成長於溫室,一跨出門卻可能迎面襲來風雨的惡劣氣候,這個時代挑戰必須警覺應對。

以上內容節錄自:被嬌寵還是被苛待的一代?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身為被評斷的一員,也是年輕人的小編有話要說!!

我覺得文中對於一直以來都被議論紛紛的問題形容的很棒:有點像是杯子一半滿又一半空。之前每當聽到新聞上那個誰誰誰或是網路上這個某某某,又在發表對於年輕人的看法時,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跟我一樣心想,怎麼又是一個一竿子打翻整艘船的人啊!不是說他們的陳述不是事實,而應該是說那並不能套用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年輕人的形象並不應該被侷限在某一點上。

而對於現在的大環境,說實在的我們並不能去改變些甚麼,小編覺得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改變自己,不管是待人處世的態度也好、面對事情的方法也罷,讓自己成為那個在眾多大學生當中,即使出了校門,仍可以承受得住社會現實殘酷一面的年輕人吧!

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

卓越生命體驗營之又青姐林依晨的處世哲學【下】


而她趁這個機會鬆開綁在身上的繩索。

第一條繩索就是和母親的親子關係。青春期的她從沒去過西門町、沒去過KTV、沒騎過摩托車,同學說她曾經志願是新聞系,有空永遠都在讀報紙。雖然物質生活沒有缺憾,但她不像年輕人玩過、瘋過、笨過,她沒有年輕過。她對相依為命的媽媽說,「妳對我太要求了,妳對我的管教太嚴厲了」。林依晨一方面怨母親,一方面又心疼母親。高二時她才突然知道長年在外做生意的父親,其實早在她5歲時,就已經和母親離異。母親一人靠著微薄的薪水和現金卡扶養她和弟弟長大,獨自吞下現實的冷酷。

而隨著母親嚴格管教而來的第二條繩索,是性格上的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也發揮在生活自律。只要沒拍戲,林依晨早睡早起,晚上10點睡覺,凌晨450分起床聽英語廣播加強語言能力,那時因為活得壓抑,「我很自律,但我不因此而快樂。」
林依晨禮貌周到,7年來每年都會在教師節前一週喬裝回校探望老師,好友生日她也是無論在世界何方,無論多晚,一定有通祝福的電話,這些也是從小母親的諄諄教誨。但如今林依晨也想放鬆一點,因為將心比心替別人想,「嚴以律己、也嚴以待人,別人和我相處會有負擔。」

不會說「不」,是她的第三條繩索。
林依晨進入演藝圈後,雖然一開始是玩票性質,後來演出興趣,全心全意投入其中,感受到演戲帶來的快樂、省思與感動。
但後來她發現不對勁了,因為以前會演到忘我到忘記時間,但「某一天我會看錶看什麼時候收工,」她迷了路,她努力扮演好應該扮演的角色,但她不再感到快樂。
硬撐,讓她成為不斷破紀錄的超人,從兩天兩夜不睡到六天六夜不睡,再到八天八夜,「我讓別人壓榨我太久」,林依晨說。現在她想通了,「我曾要求自己95分,得到92分時還沮喪,今後我要過八分之五的人生,」即大約六成,又不需像八分之四切割,適度、適時的均衡生活。

以上節錄自《康健雜誌126期》

從林依晨的生命故事當中,有許多地方是值得我們去做學習的,而其中值得強調的一點是:我想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是要有那麼一點衝擊,才會讓自己看到可以變更好的地方,而那個改變可能是價值觀、待人處事的態度、對自己的期許、不同的目標等等,但小編相信,當我們勇敢的願意去跨出那一步,不同的新生活、新發現就在前方等著我們!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卓越生命體驗營之又青姐林依晨的處世哲學【上】


繼上次的《卓越生命體驗營之大仁哥陳柏霖的處世哲學》之後,小編覺得又青姐-林依晨也是個值得我們學習模仿的好榜樣!

於演藝圈來說,「林依晨」這個名字,代表的是質感路線,清新甜美、沒緋聞、話也不多,是新生代演員中的一股清流。我們大多是從她在戲劇上的演出看到這個人,但從參加捷運美少女選美出道,到成為電視偶像劇一姐,其實這一段路她走得並不輕鬆,直到2009年身體出狀況,她才開始學會做自己。

古諺:「誠於中,形於外。」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會反映出他的價值觀與心理狀態。在許多導演眼中,林依晨待人的態度,也正好投射在個人氣質上。工作上,林依晨散發著一股正面能量,這都源自內心的真誠,讓她即使在面對複雜的演藝圈時,也不需技巧拙劣地去討好別人。

胡適曾表示,他的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與寬恕體諒的個性,全歸功於他的母親,而這也適用在林依晨身上。林依晨曾說:「媽媽看起來好像很民主自由,讓她們選擇自己的路,但在行為舉止上,媽媽卻是個內心傳統的女性,在長幼尊卑禮儀上的要求很嚴格。」即使出了社會,媽媽的諄諄教誨仍深深影響著她。

而就在這樣一個對自己要求極高、什麼都要完美的情況,上天給了她一個改變的機會。2009年,林依晨經過腦部MRI在大腦蝶鞍部發現兩公分的蛋形囊腫,醫生這個宣判後來變成祝福,林依晨在幾個月內經歷人生的高低起伏,體會到「禍福相倚」。如同郝明義在《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所寫的:「遇到再倒楣的事情,裡面一定藏著一個寶物。同樣的,得到一個再好的寶物,裡面一定藏著一個定時炸彈。」

那時正值林依晨因《惡作劇二吻》得到影后之殊榮,私底下,也才以多年積蓄買下人生第一個房子,達成人生階段目標。只是,寶藏背後的炸彈早已引燃。其實,身心早就在抗議。表面看似腦下垂體長囊腫影響了內分泌,但林依晨詮釋是「被自己打敗」。

而她趁這個機會鬆開綁在身上的繩索。




待續...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夢想在我手中,世界是我的創意舞台


這次卓越生命體驗營小編帶著朝聖的心情,參與"夢想在我手中,世界是我的創意舞台",國際知名設計師-吳季剛、琉璃工房創辦人-楊惠姍女士與張毅導演的演講,雖然是不同領域的大師,但發現很多價值觀與想法都不謀而合呢!趕快來看看大師對談給我們什麼樣的寶貴觀念吧!

觀念1. 抱持學習的精神,重視每個細節

小編不懂設計領域,總以為設計師只要畫畫設計圖,美美的衣服自然就會出現了,但吳季剛卻和我們分享,剛創業時任何事都要自己來,從接線生、聯絡廠商我是我自己的個人助理秘書,他是這樣笑著形容自己。唯有親手做,才可以了解每個細節如何經營,而身為一個設計師更不能只會畫圖,你不會做東西,就無法告訴別人怎麼做,他舉例:設計師如果只會畫畫不懂技術,就無法告訴師傅如何做出東西,成品就只能被別人決定。因此媽媽從小告訴他:你要永遠不斷的學習!

對此,張毅導演也提出例子印證這個觀念的重要。他提到,目前琉璃工房有120名員工,但人總是不斷流失,當核心人員也離開時,就考驗著創辦人是否每個細節都會,如此,就不用擔心有天需要重頭來。因此他也特別重視學習,除了做任何事要抱著學習的精神,常常觀察並深入細節,也要常常讀書,因為任何書都會為你的人生點一盞燈,讀書要寧濫勿缺!這就如同在卓越生命體驗營中的第一堂課,我們要學習如何學習,因為學習力將會是我們身上一輩子的財產。


觀念2. 了解自己的定位,核心價值才能走得長久!

有人問:目前文創及服務產業的人才和條件?文創業在創業之初難以得到政府的資源,該如何面對?

張毅導演首先回答,大陸一年有40萬個設計領域畢業的學生,但就業市場並無如此大的需求,因此,要從中脫穎而出,一定要知道自已在哪裡,而自己的競爭力又是甚麼。創業一定要先確定自己有"文化",這個"文化"是要禁得起時間考驗且完整的價值,因為先有文化才能談產業,這個核心價值才是可以讓自己有動力長久走下去且不需依賴任何資源。
他舉例:琉璃工房於1987年創立,在當時台灣恐怕連"文化創意產業"這個名詞都還沒有,因此只能靠這份價值(創造有益人心的作品,讓社會更美好)走下去。

而吳季剛創業的核心價值呢?是想要做未來的那一件衣服,不只美還帶有感情才能一直流傳下去……

小編覺得,如果我們還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恐怕不能再只是外求、只是修更多的學分技能,培養第二、第三專長,更重要的是要開始自我探索,幫助我們確立自己的生涯價值。


觀念3. 態度,是做每件事情的基本功!

如何面對創業的困難?

張毅導演提到,知道自己是「零」是一個很重要的起點,有這樣的認知,才會願意把自己放下,從基層開始做起,就像楊惠姍女士剛踏入電影圈,總是會依導演的要求做許多自己根本不會做的事情,很多人因此笑說她傻,為什麼不直接跟導演說:我不會,修改一下劇本,不要搏命演出。而她的想法是:因為自己從沒上過電影課,因此會把每一個嘗試的機會當作電影課。而當初從電影轉戰完全不熟的琉璃領域也是因為這樣的態度,才開始一點一滴累積能力。

吳季剛更說:世上有太多不容易的事了,如果再沒有好的態度,根本就不可能啊!


聽完大師們精彩的分享,小編深深感悟,身為大學生的我們,不能再只專注於學校中的知識養成,整場演講中根本沒有人在乎他們的畢業學校或是學校所學與所做是否相關。因為對這些大師來說,原來所謂的專業,不僅是專業知識,而是一個人的態度,以及透過態度花時間累積的能力才叫做專業。
希望透過小編的整理記錄能夠讓你對邁向卓越有不同的想法喔!讓我們從內在開始學習,養成良好的態度,一起邁向卓越吧!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改變,是你的選擇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女/男朋友突然跟你大吵架說要分手、無緣無故被主管指責、同事莫名的惡整你、朋友有意無意的調侃加上生活中一些大大小小的瑣事等等,這些事情惱不惱人?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上,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煩惱,而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如果都不分輕重緩急地去處理這些小事,想必心情一定會大受影響,不過生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相反會把問題搞得更加複雜了!俗話說:「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但我們好像總是反其道而行。

生命中有很多事跟我們緊密相關,但我們卻無權置喙,就像我們無法選擇樣貌、我們也無法選擇我們的原生家庭,但我們卻可以選擇換一種角度去看待這些不完美,一個苛刻的老闆,可以鍛煉我們的耐力;一個貧苦的出身則可以更加激發我們奮發圖強的鬥志。凡事應該多往好的方面想一想,心中才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眼前才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

而君品酒店總經理,張羽也曾說過:「人生總是有起有落,如何讓自己盡量維持在平穩的狀態,並不斷創造新的高潮?答案就是『正向思考』。常去充滿正面力量的場所,多和積極進取的人交流。學會正向思考,無論碰到再大的困難,你都有能力扭轉,再創新局!」沒錯,樂觀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選擇,而且是你可以「自己作決定」的改變。

然而改變真的有這麼容易嗎?換一個角度來說,好習慣到底該怎麼養成?這樣的疑惑相信人人都有。而在卓越生命體驗營當中有個觀念讓人印象深刻,「一個好的行為至少要持續21次,才會變成好的習慣。」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很多人卻往往會在第8、第9次的時候選擇放棄,因為挫折、壓力、對自己產生懷疑等等的阻力,而這也是為什麼成功的人之所以會讓人到敬佩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選擇勇於改變自己,並且持續不懈的堅持下去。孔子曾說:「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面對困難,重點不是難處有多大而是你有多少決心要去面對它。

在未來的人生當中,我們不能決定事情的順逆與否,不過我們卻可以選擇在順境中學會感恩,在逆境中依舊心存喜樂。換一種角度看世界,世界就會因你而不同!